圖片來源:http://www.herald-today.com/content.php?sn=5990 |
東協財經首長在3月初也已達成一項協議,將加速剷除區域貿易的非關稅障礙,並擴大簡化關鍵的經濟整合措施,並隨後簽訂的銀行整合架構(ABIF)「確立了強調包容、透明和互惠的原則」。
能否站穩東協市場,攸關台灣能否在亞洲盃打出佳績的關鍵,尤其東協地區自由貿易區之經濟整合,更發展出東協加一、東協加三與東協加六等不同經濟整合機制,東協經濟發展之潛能已非吳下阿蒙。伴隨以中國大陸為首之亞洲新興市場發展驅動力,東協已成為各主要經濟體投資貿易之重要目標。
東協地區為主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最快可望於今年完成談判,隨著中國大陸企業發展實力提升,並享有RCEP會員國之優惠待遇,將使臺灣產業在東協市場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由於兩岸產業同質性漸高,中國大陸企業之技術實力漸追上臺灣企業,中國大陸推動產業技術升級轉型是既定政策,擴大海外市場成為必經之路,除了積極擴張投資規模外,北京當局亦透過政策支援其企業對外布局。
東協十國內產業結構具有相當高之互補性,人口已超過六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8.5%,中產階級消費的增加趨勢日益明顯,內需市場於近年來有快速成長之趨勢。尤甚者,東協國家低廉勞動成本提供充足的勞力,更使東協成為FDI的目標,台灣應當及早因應兩岸產業在東協市場走向競爭狀態的局勢。
圖片來源:http://blog.ilc.edu.tw/blog/gallery/3088/3088-278951.jpg |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發佈世界投資報告指出: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國家等亞太區域整合的主體,海外直接投資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自2010年的22.2%進一步提高到2014年的27.3%;其海外直接投資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亦從2010年的16.9%進一步提高到2014年的20.4%。
是以,分析東協地區經貿整合趨勢,對外投資活動並無因區域經濟整合而降低,反而邁入了持續成長之動態新局。隨著中國大陸在新常態經濟情勢的緩增長下,生產成本上升以及逐漸壯大的東協市場,若能順勢從地緣經濟及善用ECFA、FTA之網絡,其實有利臺灣企業於轉向東協地區。
從兩岸產業在東協的競爭來看,中國大陸為東協最大貿易夥伴,東協亦為中國大陸第3大貿易夥伴,臺灣企業在東協國家亦面臨來自中國大陸企業的競爭,恐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
從兩岸產業在東協合作的角度切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與兩岸ECFA之簽署,可窺視兩岸業者在雙邊市場相互競爭的新局面,更為兩岸對外投資與產業合作帶來更大的契機。
過去兩岸產業競合象徵互信缺乏,植基於臺灣對中國大陸「以技術換取市場」觀念,因此既有市場下呈現零和賽局的機率,往往大於雙邊合作擴大市場規模的利益,唯有向外擴張找尋新的市場,爭取更多直接投資尋求合作機會,增添兩岸產業在東協地區從競爭走向合作的契機。
在RCEP概念的加持下,東協地區與東北亞的區域經貿將更為深化,筆者建議臺灣應當針對東協市場,重新擬訂新的「南向政策」。
至於何謂新的南向政策,從消極面而言,不能在單打獨鬥忽略中國因素的外部性;積極面來看,要將兩岸產業競合要素納入思考,構思穩健之合作策略以開發東協市場商機。
----------------------------------------------------------------
作者-林士清
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學術專業領域為組織行為、政策分析、區域經貿研究。真正地「向權威說真理」(Speaking truth to Power)乃政策企業家必須追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