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ir Kontak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

技術提供:Blogger.

著作人

網誌存檔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李開復:矽谷天使的變革


(1)過去10年:最佳天使機遇
近年來,創業的成本越來越低。因為有了開源軟體讓創業者不必什麼都自己寫,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Amazon AWS 雲計算降低了租賃伺服器和頻寬的費用。有了App Store網上商店,創業者省下了市場銷售費用,服務放到網上就可以賺錢了。過去一個軟體公司達到A輪融資可能要上千萬美金,但是現在有些公司花幾十萬美金就可以了。


另外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市值倍增,同時整個產業鏈的產品開發速度加速,競爭劇烈。時間就是金錢,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願意花較高的金額來收購尚未盈利,尚未有收入,甚至尚未推出產品的公司。比如說Google、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都花數十億美金收購或投資小公司。低廉的創業成本,加上豐厚迅速的退出機會,帶來有史以來最好的天使投資環境。因此,幾年來,矽谷冒出了很多天使。這些天使有些有創業經驗,有些從大公司出來,還有些依然在工作。

(2)天使年輕化特色化
過去十年,矽谷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天使越來越年輕。以前的天使都是45歲到70歲,退休後或成功後,從前一代的領域(例如半導體)跨越領域來幫助新創業者(例如互聯網)。而現在因為有Google、Youtube、Facebook等公司的成功孕育了一批年輕的30多歲富人。而這些Web1.0造出來的富人就自然地成為了Web2.0的天使。


這批年輕創業者有幾個特性:1)是技術產品的專家,2)自己有創業經驗,3)公司退出賺了筆錢,3)不少有反VC心態。反VC心態是來自他們當年自己創業的時候,吃過VC的虧。這些天使會跟創業者站在一起,和VC對抗,幫助創業者避免上當吃虧。這些天使雖然年輕,但是有成功創業經驗,懂得技術產業產品都比VC多,而且吃了VC的虧,現在站出來跟VC打對台,就導致VC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這批人成為天使以後,VC的日子就越來越不好過了。

最典型的年輕天使是網景創辦人馬克•安德森,後來投了Twitter、Digg、Ning等,現在成為全職天使基金。他這個基金的管理費,他分文不拿,全部投入給創業者的增值服務(例如招聘的説明)。他這麼做,讓那些拿巨額管理費又不懂狀況、不提供增值服務的VC情何以堪?我見他的時候,他天真又邪惡地笑著說:“我就是要打亂VC局面。”

大部分的個人天使都是在某方面很有特色,但是也不可能是全才。比如說Ron Conway的特色是人脈、Dave McClure的特色是互聯網產品反覆運算開發、Sean Parker的特色是web 2.0的知識。這些天使在過去往往是獨行,但是現在deal多了,他們也會開始結盟。有些天使就會找互補的其他天使,每個項目一人投一半,既利用了彼此的專長,也分散了風險。

(3)天使基金化機構化,但是面臨挑戰
結盟的自然下一步就是募集資金,做基金。很多有錢人看到投早期的機會比以前好,回報也高,但是自己又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知識,就找這些著名天使,請他們管理自己的資金。這些天使也樂於有更多的資金,所以在短短的一兩年內,矽谷的天使基金就像是雨後春筍一般地冒了出來。比如說:行業老大Y Combinator、Ron Conway的SVAngels、Dave McClure的500 Startups、Chris Sacca的Lowercase Capital、Aydin Senkut的Felicis Ventures、Sean Parker的Founder’s Fund等。

除了天使基金,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天使加速器。矽谷最紅的一家超級天使孵化器是Y Combinator。Y Combinator一個專案只投2、3萬美金,占5%左右股份,Y Combinator會安排教練給每個創業者,並且有創業課程等的輔助,但是不提供創業場地。

除了Y Combinator之外,還有以房租換股份的Plug and Play、紐約市的高科技孵化器Betaworks、橫跨歐美的Seed Camp、 擁有最多非全職教練的TechStars加速器。上面這些加速器從財務回報上卻不見得有多好(Y Combinator為唯一例外),因為它們運營成本偏高每個案子只能投出少量的錢,所以就算一個項目有百倍回報,也可能只是幾百萬美金,還不夠一年的支出。

基於這些商業模式的問題,天使可能還是更適合個人用自己的錢來投資。最近兩年我們看到了另一個現象,就是這些加速器和投資機構都慢慢地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通用加速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沒有必要投靠一個對他的行業懂的不多的加速器。最有競爭力的新興創業加速器會專注在某些垂直領域,例如醫療健康、雲端服務、商務應用等。

(4)天使與後期投資者形成新產業鏈,打亂VC格局
矽谷天使的崛起完全打亂了VC業的格局。除了上面描述的天使與創業者結盟對抗VC之外,有些超級天使甚至跳過了VC,直接接上投資銀行、私募、戰略投資公司(例如:Google, Facebook, 阿里巴巴,騰訊)或像俄羅斯的DST這樣的公司做上市或推延上市。這樣一來,早期最高回報的機會被天使占去,後期pre-IPO最穩當回報的機會又被投行、私募、 DST、戰略投資者這樣的公司占去。VC所剩的是低回報、中風險的中期。


如果刨開Google,矽谷過去十年整個VC業回報都是負的。再加上天使和後期私募搗亂,雪上加霜,現在除了頂尖的VC之外,大部分的矽谷VC都面臨滅頂危機。

(5)數萬新貴天使湧入會帶來什麼?
最近中美眾多互聯網公司上市或高價退出,又迎來數萬位新貴(這裡新貴定義為身價數千萬美金以上的年輕動手能力強的天使)。這些新貴有些轉行做天使,有些留在公司但是也投資好的新創案子,有些一邊創業一邊投資。毫無疑問地,他們是最懂行業,動手能力最強,最被創業者認可的一批投資人。

如果一位這樣的人在創業,他的朋友也會投資。如果一位很厲害的年輕人創業,他最需要的就是一位比他多出幾年經驗的天使幫助,免得走彎路。而且這批天使可以彼此分享案源,經過Angel List這類的聚合方式共同找到投資機會。比如說如果你要做一個mobile social e-commerce公司,那麼如果有三位來自蘋果、Facebook、Amazon的天使各投資三分之一,那有多好啊!

所以,在這樣的數萬新貴天使的湧入下,我們可以預期:1)老天使和那些純財務投資的天使會被創業者遺棄,2)這些天使會大大提升創業者的能力和公司的競爭力,3)但是當眾多公司都被提升幫助後,業界或許會成為一片紅海,新創公司競爭將白熱化,我們會看到一批厲害角色的對決,但是有許多開始貌似不錯的公司也許都會死掉,整體的回報並不見得會增加。

(6)天使的本質
無論天使行業是藍海還是紅海,有些適合做天使的人都會做的很不錯的。那麼,什麼樣的人是最適合做天使的呢?有一個誤解是:投資了錢就是天使了。如果你僅僅投錢,你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天使,只能算是“Friends, Family, Fools”(朋友、家人、傻瓜)的投資者。如果你不喜歡“傻瓜”的稱號,那可以當地語系化為:“財神”、“散財童子”。為什麼僅僅投錢不能算天使呢?讓我們問問字典。字典告訴我們天使是:“上帝的使者、一個保佑幫助人的神、一個行為高貴的人”。


所以我認為天使的本質是一個有增值的人、樂於助人、願意放手的人。首先:真正的天使,除了投資錢,還需要給創業者加分,無論是人脈、技術、戰略方面。其次,一個樂於助人的天使會更受歡迎,更得到信任。最後,很多能增值的人能力強,風格也很強勢,恨不得把公司拿過來自己run。這樣並不適合做天使,因為就算天使比創業者強,最終的管理者還是創業者,因此天使必須能夠放手放權。天使應該是一個好老師、好教練、好啦啦隊長、好媒婆,但是天使絕對不是創業者的老闆。很多著名的企業家太強勢,就未必能成為好的天使。

另外,成功的天使需要在某些領域有特別的知識、人脈,最好有動手能力。在一個天使多創業者少的市場,僅僅有錢已經不夠了。一位成功的天使,一定要證明給創業者看他的價值在哪裡。而這種”黑手“天使一般更年輕,更是創業者出身。所以,你如果有錢,但是年長強勢,或不懂行業,那該怎麼投資呢?還是別做天使,把錢教給私人銀行管吧!

文章來源:李開復Facebook
照片出處:時代雜誌
Tags :
分享至 Google Plus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