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s://goo.gl/HfP1ny) |
有聽過自然交響樂團嗎?
「呱呱」,青蛙的聲音環繞著四周;「谷谷」,田雞的聲音此起彼落,你能想像,稻田中會有大自然交響樂團嗎?
臺灣的農業在追求產量的情況下,一度大量使用農藥,導致農田的自然生態系統面臨崩壞,讓台灣許多原生動植物因此產生絕跡的慘況。有鑑於此,有機農業、無毒農業因應而生,除了追求飲食健康外,最大的期盼是─生態復育。
在國人注重飲食安主流意識下,農委會曾推出一系列的農業改革運動,如「有機農業」、「無毒農業」的風潮也推廣至各農村,根據統計迄103年12月底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驗證之有機農糧產品驗證面積共6,071公頃,較97年驗證面積成長1.59倍,驗證合格農戶3,038戶,產值約36.4億元。
從數字中,看似我國有機農業亦有成長趨勢,但占整體農業產值仍算相當少數,為何無法普遍?因為,新舊兩代的觀念大不同!
小革命大改變─慣行與非慣行的抉擇
這個炎熱暑假,青年團帶領著同學們前往臺灣農業重鎮─宜蘭,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首站參訪由宜蘭縣農會創設的「農民直銷站」,這是一個提供縣內輔導青年農夫的產銷平台,每一個櫃位都有產品的專屬故事,有從農的初衷、轉變等歷程,讓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彷彿也能身歷其境。
首站參訪由宜蘭縣農會創設的「農民直銷站」,這是一個提供縣內輔導青年農夫的產銷平台,每一個櫃位都有產品的專屬故事,有從農的初衷、轉變等歷程,讓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彷彿也能身歷其境。
過程中,阿宗果園、星源茶園兩位青年農夫,用自己本身的經驗,分享從農的酸、甜、苦、辣心境旅程。同學們好奇的問,返鄉務農的過程,在酷熱的太陽中工作?或遇到天候影響產量?哪種問題是他們經歷過最煎熬的事情?他們的回答出乎意料的是:採用非慣行農耕型態,才是最大的挑戰!
原來,一般而言,為了有效提高農產量,只要是可加速生長、減少害蟲的方法,都容易被農夫採用,而噴灑肥料、農業等化學藥劑,便是農民常使用更方式,也可稱為慣行農業。
然而,這群從都市返鄉的青農們,因為受到食安的影響、對於環境保育的理想,他們想選擇的是用非慣性的方式耕種,也就是無毒或有機農耕。
然而,這群從都市返鄉的青農們,因為受到食安的影響、對於環境保育的理想,他們想選擇的是用非慣性的方式耕種,也就是無毒或有機農耕。
若採用非慣行的方式,先不討論產量問題,光是「養地」就要花費7年以上的光陰,簡單來說,在這段時間中,都不進行噴灑化學用劑,純粹讓土地休養生息,這對於一般老農而言,是不容易接受的事情,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賠錢的生意,衝突往往就在此發生。
哪怕是家庭革命!這些青農以自身對於土地的理想、對農業未來的熱情,用行動來說服上一代的觀念,無論是酷熱炎夏、颳風下雨,依舊親自下田耕種,堅守著自己夢想,這些正是感動老農的關鍵,才誕生後來的茶園、果園。
現在,在這些農地中,才能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自然交響樂團─鳥叫、蟲鳴、蛙啼。
臺灣的土地,也因此正在復育之中。
現在,在這些農地中,才能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自然交響樂團─鳥叫、蟲鳴、蛙啼。
臺灣的土地,也因此正在復育之中。
青農,還需要更多的協助
下午時分,青年團與同學們轉往「御品蓮休閒農莊」,聆聽小春老師講解農業的另一個新形態─觀光農業發展,並捲起褲管下水田去採香水蓮,老師很自豪地跟我們說:只有在乾淨、無毒的水質中,才有大大的田蚌!
果不其然,同學們除了採蓮外,也「摸」到了很多大型蚌類,每位實際參與的人,對於我國觀光農業感到驚艷,許多同學表示,原來農業不僅是提供飲食,還能寓教於樂,這是課本中無法學習跟看見的事情。
參與過活動的同學們,在看見青農為臺灣的農業、土地如此用心努力,也都願意說服家人或朋友,將來務必採購青農的產品,以行動來力挺他們!但是,光是這樣還不夠。
臺灣的農業,農舍議題正在如火如荼的討論中,而這也攸關青農的問題,許多青年的確願意返鄉務農,但卻受限農地飆漲苦無農地可耕種,雖然政府有提出農地銀行等相關政策,卻卡在老農受到以前「三七五減租」的影響,不願把私人土地與政府合作,寧可放著荒廢或待價而沽。
此外,無論是投入慣行或非慣行的農業,這些都極需龐大的資金與經驗,而在農業方面並未有師徒制的教學傳承,導致青農只能自行摸索,其下場往往淪落為賠錢慘澹收場,這些都是政府必須加強輔助青農的部分。
農業體驗活動,僅是青年團關懷在地農業的起點,未來,青年團將持續下鄉與青農們面對面,以活動或運動的方式,將大家的聲音傳達給政府,讓青農們在實踐理想的這段路上,絕不會孤單!
農業體驗活動,僅是青年團關懷在地農業的起點,未來,青年團將持續下鄉與青農們面對面,以活動或運動的方式,將大家的聲音傳達給政府,讓青農們在實踐理想的這段路上,絕不會孤單!